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和检视问题的基础上,11月15日下午,我校党委中心组在学术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次专题研讨会,与会同志结合工作实际和调研成果,围绕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性修养、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研讨会现场
会议上,校党委书记朱炳文以《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推进我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题,围绕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论述的基本内涵;加强纪律建设,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我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内容作了研讨发言,就推进我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双一流”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与会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
朱炳文书记主持会议并作研讨
校党委副书记李秀良以《勇于担当作为,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为题,就今后如何建立健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体制机制等内容,从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增强做好“三全育人”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上下功夫;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在树立“三全育人”正确导向上下功夫;进一步整合学校资源,在形成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上下功夫等方面作了研讨交流。
校纪委书记张利平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做新时代廉洁执法表率》为题,从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守初心担使命,做新时代廉洁自律表率两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就自觉建立思想防线,筑牢防火墙;强化党风廉政意识,明确行为警戒线;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把好权力的方向盘,适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树立改进作风的风向标等内容与与会同志进行了深入探讨。
交通学院党委书记孙智凭以《守初心担使命,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题,从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扎实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等三个方面作了研讨发言。
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性修养、廉洁自律等方面内容,分别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分管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纪委副书记李广武围绕“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 明确职能定位 认真履职担当”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统战部部长斯琴高娃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学校统一战线工作》为题,从通过学习,提升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团委书记阿古拉以《不忘初心担使命,高举团旗跟党走,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为题,结合共青团主责主业、当前共青团改革有关精神以及校团委工作实际,从主题教育活动的学习交流情况、开展的多项活动,抓好贯彻落实两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学生工作处处长冯福林围绕《以精准资助为核心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着力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为题,就创新理念完善资助体系,优化现有机制,强化规范管理,更要强化资助育人;建立“奖、助、贷、补、勤、减免”六位一体资助体系,扎实推进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绿色通道入学及资助工作等内容作了研讨。
朱炳文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我校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开展以来,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按照学校制定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方案要求,通过专家领学、集体自学、观看专题教育片,邀请专家做专题辅导报告等方式,精研细读深学了7本必读书目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大学指示精神等13个讲话学习清单。在集中学习过程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认真自学,结合自身体会进行批注,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相关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并撰写了学习心得。在此基础上,领导班子成员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还高质量完成了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专题等八个专题集中学习和3次集中研讨,研讨准备充分,主题鲜明,聚焦主题和主线,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受到了自治党委主题教育第八巡回指导组的好评,真正做到了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这一阶段的学习基本实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的重要目标。
朱炳文书记指出,政治理论学习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要以此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新起点,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第一位,持续深化学习教育。要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新内容纳入政治理论学习中,坚持学用结合,提升理论思维,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朱炳文强调,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入了关键阶段,各项调研已基本完成,推进问题整改落实成为重中之重。在紧推整改整治的过程中,要坚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理论指导,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制度优势转化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定执行力,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自觉行动力,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推动力,转化为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力,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现代大学治理能力作出更大贡献。